浏览: 2,133
12月4日 Friday 星期五
台湾新古典乐团CICADA《仰望海平面》首次大陆巡演北京站
CICADA [Taiwan]
成军于2009年,Cicada以钢琴、木吉他、小提琴、中提琴、大提琴五种乐器交织而成。之所以取名为Cicada(蝉)是因为,人们察觉到蝉的出现,往往是听到牠们的声音,而不是看见其形体。
2010年,Cicada 的第一场公开演出,是为冰岛钢琴作曲家Ólafur Arnalds台北演唱会开场;隔年推出首张正式专辑《散落的时光》,概念延伸自EP《Over the Sea/Under the Water》。2012年的迷你专辑《一起走吧》主题是「少女」,拆散既有编制,轻巧的配器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。2013年,Cicada开始为台湾的土地创作,《边境消逝》以西海岸为主题,用一种拟人化的方式,想像这片土地面对各种变迁时的心路历程。
2015年发行的《仰望海平面》是一张关于海洋的专辑,描绘的是台湾的东海岸,以及包围著东部小岛的太平洋。Cicada以音乐模拟海的各种样态,包括难以捉摸的海流、高高撑起的长浪、礁岩旁的碎浪、来回抚触岸滩的浪沫……这裡有阳光、有晚风,有青春热闹,也有探入内心的自省──大海映照出的就是这些说不完的故事。
《仰望海平面》专辑简介
当海潮涌向礁岩
浪沫抚过了砾石滩
我们潜入太平洋
仰望海面穿透而下的光
这是一张关于海洋的专辑,延伸自2013年的《边境消逝》,描绘的是台湾的东海岸,以及包围著东部小岛的太平洋。
为了这次的创作,我们来回数次东海岸,从花东交界的壮阔礁岩、阿朗一古道、绿岛的燕鱼群、兰屿一望无际的清澈海底,找到了触发灵感的泉源。这些以海为题的音乐起于花莲的石梯坪,〈当海潮涌向礁岩〉用钢琴的五拍节奏形容滚动的涡流,并由弦乐各自代表海流、潮汐、海流、海浪以及礁岩上溅起的浪花。〈浪沫抚过砾石滩〉的场景则来到阿朗一古道,从圆滚滚的南田石反省台湾海岸的现状。
首曲〈日出〉由A调出发,叙述在兰屿看日出的欢乐过程。也许因为A调的音乐经常是色彩斑斓的,也因为A这个音是弦乐调音的基准,我们直觉地将之比拟为海平面,象徵以海定位所有感知的岛民生活。〈潜入太平洋〉用跨越四个八度的低音A,勾勒出海中深邃的空间,当海流从上下左右流窜而过,我们仍伫立于同一个深度。〈在无垠世界的海边相聚〉也以A为主音,刻划的是夜晚的海滩,曲名源于泰戈尔的〈海边〉(On the Seashore)。
为了更了解海洋,我们开始学习潜水。永远忘不了第一次从兰屿的海面下沉,清澈得能看见五十公尺远。抬头仰望,水面像是一片摇晃的镜子,阳光穿透而下,宛如闪耀的帘幕。几位潜伴悬在前方,被光包围著;身旁的小鱼贴著我们,在我们吐出的泡泡中一同前行。这个瞬间孕育了终曲〈仰望海平面〉。在我们以音乐分享这趟东海岸之旅后,也企图透过此曲回归到人的情感面,因为与大海有关的记忆是五彩缤纷,也深沉静谧的。我们必定在海边度过许多快乐的时光,也一定曾经独自悲伤地看海,于是这张专辑便长成了现在这副模样。
www.cicada-tw.com
晚9点 // 120元(现场)/ 100元(预售 | 数量有限,售完即止)
Pm 9 // Rmb 120 (door) / 100 (presale | on a first-come-first-serve-basis)
展开详情
收起
www.yoopay.cn
400.1022.500